婆罗门引·春尽夜
夏完淳〔明代〕
晚鸦飞去,一枝花影送黄昏。春归不阻重门。辞却江南三月,何处梦堪温?更阶前新绿,空锁芳尘。
随风摇曳云,不须兰棹朱轮。只有梧桐枝上,留得三分。多情皓魄,怕明宵、还照旧钗痕。登楼望、柳外销魂。
译文及注释
译文
晚空中寒鸦飞向远方,一枝花影送走黄昏。重重院落难以阻拦归去的新春,辞别这繁花似锦的暮春三月,何处再重温春光如画尽情游赏的美梦?哪堪忍受阶前又长出碧绿的青苔,空自掩盖着芳花香尘。
春云随风摇曳翻滚,再不能乘坐画船钿车游赏春景。只有梧桐枝上,还有几片枝叶在晃动。害怕那多情的明月啊,依旧照射到闺阁楼中。登楼遥望,夕阳外柳丝缕缕更添愁情。
注释
婆罗门引:词牌名,又名“婆罗门”“望月婆罗门”“望月婆罗门引”“菊潭秋”。双调七十六字,前段七句四平韵,后段七句五平韵。
晚鸦:傍晚归巢的鸟鸦。
不阻重门:即不为重门所阻。
创作背景
这首词写于明亡后,具体创作时间不详。 夏完淳从军抗清,生死难料,词人想象爱妻钱秦篆在日落黄昏,晚鸦投林,余晖即将收尽时担忧自己,朝思暮想,词人代妻抒怀创作这首词。
参考资料:完善
1、
王大奇编著.中国历代绝妙好词赏析:中国长安出版社,2005:第278页
2、
钱仲联.元明清词鉴赏辞典:新一版:上海辞书出版社,2017.08:第427-428页
简析
词的上片写春天夜晚的景象;下片写春之归去无留意,过渡处一气流贯,不着痕迹。这首词表面全是写景,但联系明朝将亡的形势,细味“辞却江南三月,何处梦堪温”诸句,工丽婉曲,语极含蓄,当是有所寄托:词人体情入微,唯至情之人,有此至情之词,抽绎出无限对己身、对国家的幽思深情。
赏析
此篇与其说是思夫词,不如说是思妇词。词上片写春天夜晚的景象;下片写春之归去无留意,过渡处一气流贯,不着痕迹。此词表面全是写景,但联系明朝将亡的形势,细味“辞却江南三月,何处梦堪温”诸句,工丽婉曲,语极含蓄,当是有所寄托。
上阙写日落黄昏,晚鸦投林,余晖即将收尽,唯有“一枝花影”依稀可见。“送”字含脉脉惜别之情。“春归”三句,情致更深一层。一夕春晖收去,而整个春三月也即消逝,春之去意已决,纵有道道“重门”也难以将其阻拦。宋人诗有“春色满园关不住,一枝红杏出墙来”(叶绍翁《游园不值》)之句,说春来关不住,此则云“一枝花影送黄昏。”
于是“春归不阻重
夏完淳
夏完淳(1631年10月4日—1647年10月16日)原名复,字存古,号小隐、灵首(一作灵胥),乳名端哥,汉族,明松江府华亭县(现上海市松江)人,明末著名诗人,抗清英雄。夏允彝子。七岁能诗文。十四岁从父及陈子龙参加抗清活动。鲁王监国授中书舍人。事败被捕下狱,赋绝命诗,遗母与妻,临刑神色不变。著有《南冠草》、《续幸存录》等。 68篇诗文 130条名句
何岳两次还金
《金陵琐事》〔明代〕
秀才何岳,号畏斋。曾夜行拾得银贰百余两,不敢与家人言之,恐劝令留金也。次早携至拾银处,见一人寻至,问其银数与封识皆合,遂以还之。其人欲分数金为谢。畏斋曰:“拾金而人不知,皆我物也,何利此数金乎?”其人感谢而去。又尝教书于宦官家,宦官有事入京,寄一箱于畏斋,中有数百金,曰:“俟他日来取。”去数年,绝无音信,闻其侄以他事南来,非取箱也。因托以寄去。夫畏斋一穷秀才也,拾金而还,暂犹可勉;寄金数年,略不动心,此其过人也远矣!
谷雨
方太古〔明代〕
春事阑珊酒病瘳,山家谷雨早茶收。
花前细细风双蝶,林外时时雨一鸠。
碧海丹丘无鹤驾,绿蓑青笠有渔舟。
尘埃漫笑浮生梦,岘首于今薄试游。
睢阳叹
李东阳〔明代〕
将军有齿嚼欲碎,将军有眦血成泪。
生为将星死为厉,尽是山川不平气。
二人同心金不利,天与一城为国蔽。
强兵坐拥瞋相视,孝子忠臣竟谁是。
千载功名亦天意,君不见河南节度三日至。